城市灾害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问题分析

被引:18
作者
李传贵 [1 ]
张晓锋 [2 ]
机构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固定型; 服务半径; 城市公园; 人员伤亡; 城市避难场所; 城市灾害; 规划; 长远计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 [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正>1引言现代城市由于人口和财富等的大量聚集,大大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表现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对城市各种功能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而抗灾性与安全性则越来越差,若某一功能(如交通、燃气)子系统一旦失灵,会殃及其它子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模糊集值理论的城市应急避难所应急适应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J].
吴宗之 ;
黄典剑 ;
蔡嗣经 ;
蒋仲安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06) :100-103
[2]   日本城市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以城市防灾公园建设为例 [J].
姜乃力 ;
李刚 ;
郑晓非 ;
张志全 .
世界地理研究, 2004, (04) :46-50
[3]   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 [J].
李延涛 ;
苏幼坡 ;
刘瑞兴 .
城市规划, 2004, (05) :71-73
[4]   城市地震避难所的规划原则与要点 [J].
苏幼坡 ;
刘瑞兴 .
灾害学, 2004, (01) :89-93
[5]   城市园林绿化与抗震防灾——唐山市震后绿地作用与建设的思考 [J].
洪金祥 ;
崔雅君 .
中国园林, 1999, (03) :58-59
[6]   城市化与城市灾害问题 [J].
王文楷,张震宇,王超 .
中国减灾, 1996, (04) :39-41
[7]  
[日]滕五晓等编著.日本灾害对策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  
于山等著.唐山大地震震后救援与恢复重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  
金磊编著.城市灾害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10]  
王景明等编著.华北地震灾害与对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