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74
作者
王小华 [1 ,2 ]
杨玉琪 [2 ]
罗新雨 [3 ]
温涛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二次指派程序;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和遵循经济实践规律的根本所在。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度一直为1,且网络密度稳定在0.2~0.26之间,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通达性较强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和一定的等级性,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各网络指标保持相对稳定。(2)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可以分为4个板块,其中以西部省份为主的“净溢出”板块获益最小;以中部省份为主的“经纪人”板块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以环渤海省份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和以长三角、东南沿海省份为主的“净受益”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掌控和支配作用更大,且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极化作用大于涓滴作用。(3)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金融科技和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都会直接造成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力资本差异对其贡献超过了90%。
引用
收藏
页码:1920 / 193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Effect of equity in educ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J].Zhang Changzheng;Kong J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2010, 1
[2]   QAP PARTIALLING AS A TEST OF SPURIOUSNESS [J].
KRACKHARDT, D .
SOCIAL NETWORKS, 1987, 9 (02) :171-186
[3]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Freeman Linton C..Social Networks.1978, 3
[4]  
Social Structure from Multiple Networks. I. Blockmodels of Roles and Positions.[J].Harrison C. White;Scott A. Boorman;Ronald L. Breiger.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6, 4
[5]  
整体网分析讲义.[M].刘军; 编著.格致出版社.2009,
[6]   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J].
孙久文 ;
蒋治 .
地理学报, 2021, 76 (02) :277-294
[7]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J].
陈景华 ;
陈姚 ;
陈敏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12) :108-126
[8]   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J].
王一鸣 .
管理世界, 2020, 36 (12) :1-13
[9]   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J].
郭芸 ;
范柏乃 ;
龙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10) :118-132
[10]   中国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及时空收敛性研究 [J].
吕承超 ;
崔悦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9) :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