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123
作者
杜海波 [1 ]
魏伟 [1 ]
张学渊 [1 ]
纪学朋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DMSP/OLS; NPP/VIIRS;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426.2 [];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0202 ;
摘要
科学估算并动态监测长时间序列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发展态势,是制定、实施及评估地区碳减排策略的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基于构建的长时间序列可相互比较的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集,本文模拟了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流域地理分异的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 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呈现总量不断上升但增长速率下降的态势,整体表现出收敛趋势,但还未达到碳峰值;流域内部碳排放总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的地理分异特征。(2)以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为串联的核心城市形成了若干规模不一的高密度碳排放中心。(3)黄河流域碳排放呈显著的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并形成了以晋陕蒙资源型城市为依托的中上游碳排放高-高集聚,以及上游甘青宁地区为主的碳排放低-低集聚。(4)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力始终最强,其次为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GDP+"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所主导的交互作用是导致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构建流域生命共同体的视角出发,结合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特点与经济社会特征,并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关系,分区施策与分时施策并行,对实现以碳减排为目标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051 / 206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时空演变格局及预测 [J].
王少剑 ;
高爽 ;
黄永源 ;
史晨怡 .
地理学报, 2020, 75 (06) :1316-1330
[2]   基于地理单元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兼论黄河流域同长江流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及重点 [J].
樊杰 ;
王亚飞 ;
王怡轩 .
经济地理, 2020, 40 (01) :1-11
[3]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J].
陆大道 ;
孙东琪 .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2431-2436
[4]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J].
王少剑 ;
黄永源 .
地理学报, 2019, 74 (06) :1131-1148
[5]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 [J].
王少剑 ;
苏泳娴 ;
赵亚博 .
地理学报, 2018, 73 (03) :414-428
[6]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J].
王劲峰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16-134
[7]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测量、协同与演变——基于1978-2013年政策数据的研究 [J].
张国兴 ;
高秀林 ;
汪应洛 ;
郭菊娥 ;
汪寿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2) :62-73
[8]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1995-2009年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动态 [J].
吴健生 ;
牛妍 ;
彭建 ;
王政 ;
黄秀兰 .
地理研究, 2014, 33 (04) :625-634
[9]   基于人口普查与多源夜间灯光数据的海岸带人口空间化分析 [J].
高义 ;
王辉 ;
王培涛 ;
孙晓宇 ;
吕婷婷 .
资源科学, 2013, 35 (12) :2517-2523
[10]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及机理 [J].
苏泳娴 ;
陈修治 ;
叶玉瑶 ;
吴旗韬 ;
张虹鸥 ;
黄宁生 ;
匡耀求 .
地理学报, 2013, 68 (11) :151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