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鹤庆盆地2.780~1.802MaB.P.期间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被引:20
作者
肖霞云 [1 ]
沈吉 [1 ]
肖海丰 [2 ]
王苏民 [1 ]
童国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
[3]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孢粉; 垂直植被带; 古气候; 鹤庆盆地; 2.7801.802MaB.P.期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鹤庆深钻421.7m以下岩芯的孢粉组合揭示2.780~1.802MaB.P.期间鹤庆盆地周围山地植被类型的更替主要是松林和寒温针叶林林带的上下迁移,并且研究区在第四纪之前就已基本具备了目前的主要植物种类及其自然地理轮廓。根据孢粉组合中寒温针叶林主要成分的孢粉含量变化推测研究区周围的山顶气候在2.780~1.802MaB.P.期间依次经历了相对温和偏干→整体相对寒冷潮湿→温和偏干→寒冷较湿→温凉较干→温和偏干→寒冷较湿的7次明显波动;同时结合孢粉组合特征和山顶气候推测盆地周围较低海拔区的气候经历了温暖干旱→整体相对温暖潮湿→温暖干旱→温凉较湿→温和偏干→温暖干旱,但夏季有一定降雨→温凉较湿的7次明显波动。在重建古植被与古气候时,还根据孢粉组合中寒温针叶林的主要成分与喜热成分的孢粉含量变化,探讨了2.780~1.802MaB.P.期间不同时段导致研究区周围山地垂直植被带迁移的主要原因,即区分了构造抬升与气候变化对其影响的可能性。研究认为2.729~2.608MaB.P.期间寒温针叶林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山体强烈抬升造成的,此次山体强烈抬升正对应着晚新生代地质时期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青藏运动B幕”,而其他时段的寒温针叶林面积增减主要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云南中西部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D].徐景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 01
  • [2] 云南自然保护区.[M].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 [3] 云南植被.[M].《云南植被》编写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
  • [4] 云南鹤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植被与气候变化
    肖霞云
    沈吉
    肖海丰
    童国榜
    [J]. 湖泊科学, 2006, (04) : 369 - 376
  • [5] 云南鹤庆钻孔揭示的西南季风轨道尺度演化
    肖海丰
    沈吉
    肖霞云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2) : 274 - 282
  • [6] 云南玉龙山地区的表土花粉散布特征附视频
    童国榜
    羊向东
    刘志明
    王苏民
    赵鸿光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2) : 103 - 107
  • [7] 云南鹤庆盆地近1Ma来的气候序列重建初探
    童国榜
    刘志明
    王苏民
    羊向东
    王书兵
    [J]. 第四纪研究, 2002, (04) : 332 - 339
  • [8] 滇西北新生代以来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环境影响
    李峰
    薛传东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2) : 16 - 23
  • [9] 云南鹤庆古湖晚更新世的孢粉记录及其古气候学意义
    羊向东
    王苏民
    童国榜
    吴敬禄
    蒋雪中
    [J]. 第四纪研究, 1998, (04) : 335 - 343
  • [10]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李吉均
    方小敏
    [J]. 科学通报, 1998, (15) : 1569 - 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