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22
作者
王倩
刘学录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熵权法; 耕地整理潜力; 综合评价;
D O I
10.13432/j.cnki.jgsau.2009.06.033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在构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兰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评价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应通过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说明耕地整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要重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分为4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包括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为七里河区;安宁区已无整理潜力;从单项指标来看,榆中县新增耕地面积最多,皋兰县经济效益最大,而永登县的社会效益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RS和GIS的郑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J].
何瑞珍 ;
张敬东 ;
胡艳红 ;
闫东锋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4 (04) :126-131
[2]   基于信息熵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分析 [J].
王丽琼 .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4) :73-77
[3]   基于熵权法赋权的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 [J].
李萍 ;
魏朝富 ;
邱道持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6) :536-541
[4]   重庆市渝北区耕地整理潜力研究 [J].
陈辉 ;
廖和平 ;
洪惠坤 ;
王生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36-139
[5]   熵权法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甘肃牧区为例 [J].
贾艳红 ;
赵军 ;
南忠仁 ;
赵传燕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1) :17-21
[6]   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初探——以上饶市为例 [J].
叶明珠 ;
陈文波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4) :609-614
[7]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J].
朱玉碧 ;
凌成树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06) :410-413
[8]   模糊评价因子的熵权法赋权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邹志红 ;
孙靖南 ;
任广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4) :552-556
[9]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 [J].
张孝成 ;
田水松 .
国土资源导刊, 2004, (05) :18-20
[10]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张正峰 ;
陈百明 ;
郭战胜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5) :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