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真性到中国特色: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解释学”转向

被引:17
作者
张一兵
胡大平
机构
[1] 南京大学
[2]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文本解释; 本真性; 方法自觉; “解释学”转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0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分类号
0305 ; 010101 ;
摘要
在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过程中 ,在总体上存在着一种“解释学”的转向 ,这种转向在目标上从“本真的马克思”诉求转向诠释学的历史视域融合 ,在成果形式上从集体无意识转向个人话语 ,也因此在学术规范上对文本依据和理论逻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对研究者方法论自觉的要求。通过这种转向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将逐步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诉求。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孙伯〓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回到马克思.[M].张一兵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  
霍克海默集.[M].(德)霍克海默(MorizHorkheimer)著;渠东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4]  
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M].(匈)卢卡奇(Luka'cs;Georg)著;白锡?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5]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