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被引:11
作者
张崇旺
机构
[1]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生态环境; 黄河夺淮; 淮河治理; 洪泽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1 ;
摘要
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因黄河夺淮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垦殖、战争、政府治黄淮运政策、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等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出现多次重大变迁。南宋以前,淮河独流入海,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时期。南宋以后,黄河全面夺淮,淮域水生态环境开始紊乱性变迁,河道、湖泊淤塞,河口东迁,洪泽湖区扩大,淮河受迫南注长江,中游两岸则形成了"河成湖泊群",流域洪涝灾害加剧。1855年黄河北徙,黄河虽不复故道但还不时决口南泛入淮,而黄河故道则阻断了淮河与沂、沭、泗水系的联系,沂、沭、泗不能入淮,乃各自入海。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淮河得到全面综合治理,但随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而来的人水争地、水土流失、水体污染问题越发突出,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洪涝频发,旱魃肆虐,污水困扰,构成了淮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破解的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治淮汇刊年鉴.[Z]..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1996,
[2]   试论春秋时期淮河流域之交通 [J].
李修松 .
安徽史学, 2003, (01) :106-109
[3]   曹魏淮河流域屯田述论 [J].
王鑫义 .
安徽大学学报, 2000, (05) :105-110
[4]   秦汉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 [J].
李修松 ;
张宪平 .
安徽史学, 1998, (02) :13-17
[5]   铜瓦厢改道后清政府对黄河的治理 [J].
夏明方 .
清史研究, 1995, (04) :40-51
[6]   邓艾与石鳖屯 [J].
王鑫义 .
安徽大学学报, 1984, (02) :92-97
[7]   黄河流域古湖钩沉 [J].
田世英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02) :33-41
[8]  
民国《淮阳县志》....,
[9]  
民国《涡阳县志》....,
[10]  
光绪《再续高邮州志》..夏子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