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厦门港试验浮筏污损生物的群落
被引:11
作者
:
李传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李传燕
黄宗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黄宗国
郑成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郑成兴
林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盛
王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王建军
严颂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严颂凯
林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娜
机构
: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
厦门
来源
:
台湾海峡
|
1992年
/ 02期
关键词
:
Biofouling community;
ecology;
Fujian;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1989年6月至1990年5月在厦门港防污、防锈试验的浮筏群进行了周年的污损生物挂板。记录了90种生物,其中网纹藤壶、泥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贻贝、中胚花筒螅、太平洋侧花海葵、厦门膜孔苔虫和多种端足类是优势种。全年都有生物附着,夏、秋和冬、春季的优势种有显著的不同。附着量较大,夏季3个月的湿重生物量高达22.7kg/m2。这个结果可为防污、防锈试验提供较确切的生物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