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基于风险社会视域

被引:23
作者
金太军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公共危机; 政府; 机理; 消解;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1.09.001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频发的公共危机让人类步入了"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治理显然无法通过危机衍生系统的自适应来化解。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核心主体毋庸置疑,特别是对采取政府主导性发展战略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中国而言,其功能性地位更为凸显。然而,现行的基于常态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制约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甚至形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低效或"失灵"的"路径依赖"。这集中表现为,基于传统"人治"理念治理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使政府"进退失据";基于现行官僚体制治理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形成"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局面;基于垄断式管理模式治理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使政府"力不从心"。鉴于此,更新危机管理理念,重塑官僚体制,引入"协作"治理体系,就成为化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的基本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脱域”公共危机治理与区域公共管理体制创新 [J].
沈承诚 ;
金太军 .
江海学刊, 2011, (01) :107-112+238
[2]   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组织活动 [J].
张康之 .
理论探讨, 2008, (05) :137-141
[4]   公共危机治理: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 [J].
刘霞 ;
向良云 .
新视野, 2007, (05) :50-53
[5]   公域之治的转型——对公共治理与公法互动关系的一种透视 [J].
罗豪才 ;
宋功德 .
中国法学, 2005, (05) :3-23
[6]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 [J].
杨雪冬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4) :61-77
[7]   风险社会再思考 [J].
乌尔里希·贝克 ;
郗卫东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4) :46-51
[8]   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 [J].
张康之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2, (04) :24-28
[9]  
权力与规则.[M].(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ErhardFriedberg)著;张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  
观念与外交政策.[M].(美)朱迪斯·戈尔茨坦(JudithGoldstein);(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O.Keohane)编;刘东国;于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