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故意的对象因素

被引:7
作者
陈可倩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故意; 对象因素; 违法性认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我国刑法理论通常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来界定犯罪故意的概念,但这一界定明显不能作为区分犯罪故意与一般危害故意的标准。本文根据相关刑法规定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出了犯罪故意中存在相对独立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对象因素的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完整地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故意的内容,而且也为解决违法性认识的地位等刑法理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要素 [J].
周光权 .
中国法学, 2006, (01) :165-175
[2]   违法性认识研究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05, (04) :131-141
[3]   论违法性认识应成为犯罪故意的必备要件 [J].
贾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7, (03) :58-64
[4]  
日本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西田典之, 2013
[5]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07
[6]  
违法性认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忠林, 2006
[7]  
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著, 2004
[8]  
德国刑法教科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