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区低云量的气候变化与异常研究

被引:23
作者
陈少勇
董安祥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祁连山; 低云量;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低云量和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附近低云量的空间异常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OF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较好地反映季低云量整体异常结构,即主体一致型、东西变化的“+-+”型、南北变化相反型。REOF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代表低云量的3个主要异常敏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区、河西走廊区。柴达木盆地:各个季节低云量皆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5年以后云量显著增加。河西走廊区:春、夏季低云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20世纪90年代夏季低云量处于减少时期。祁连山区:春、秋季趋势不显著,但秋季从1991年后显著上升,夏季有显著的下降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545 / 5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