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向东 [1 ,2 ]
龚健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集约化利用; 土地利用集约化度; 土地粗放化利用; 土地生产率;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个热点研究话题,然而现有研究基本都属于"土地集约利用静态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初始依赖性。文章认为,应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亦即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是依据土地生产率的变化来评判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集约化度评价和指标体系评价两种方法;土地利用集约化度可被定义为是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据此可将土地利用分为完全粗放化、高度粗放化、粗放化主导、二元平衡、集约化主导、高度集约化、完全集约化等模式。实证研究发现:12003—2013年度,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市的土地利用都属于集约化主导模式,集约化分值分别为66.64、65.83、62.15、63.36和62.46,而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接近于二元平衡模式,集约化分值为49.82;2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存在2003—2006、2007—2010和2011—2013年三个明显的波动周期,但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在周期长度和波动幅度方面显著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探讨与实证研究 [J].
荀文会 ;
王雨晴 ;
李洪涛 .
经济地理, 2014, 34 (10) :144-149
[2]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周作江 ;
周国华 ;
唐承丽 ;
邓新忠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 37 (04) :6-10
[3]   山东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J].
王成新 ;
刘洪颜 ;
史佳璐 ;
刘凯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6) :128-133
[4]   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J].
范辉 ;
刘卫东 ;
周颖 .
经济地理, 2013, 33 (10) :145-150+187
[5]   城市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基于50个样本的定量分析 [J].
杨俊宴 ;
史北祥 ;
杨扬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3 (04) :877-884
[6]   基于企业抽样调查的无锡省级开发区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J].
张落成 ;
武清华 ;
刘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12) :1486-1491
[7]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J].
王成新 ;
张本丽 ;
姚士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7) :109-113
[8]   基于企业与行业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为例 [J].
杨建锋 ;
王令超 ;
马军成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1) :126-129
[9]   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 [J].
朱一中 ;
曹裕 .
经济地理, 2011, 31 (08) :1375-1380
[10]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为例 [J].
郑旭 ;
廖铁军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02)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