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7
作者
韩耀宗
念宇
机构
[1]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污染物负荷; 污染物组成; 脱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研究污染物负荷与组成对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构建小试湿地试验装置的基础上,使用模拟污水进行了TN去除试验。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水力学停留时间,单一污染物负荷量,ρ(C):ρ(N),TN组成,有机质(以COD计)-氨氮-硝氮比例等。其中,3种污染物最佳比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停留时间试验、单一负荷试验、ρ(C):ρ(N)试验、TN组成试验得到各自的变化趋势,并能够用人工湿地基本理论解释。正交试验确定的3种污染物的最佳比例质量浓度为:有机质:氨氮:硝氮=20:3:3。结论认为,湿地脱除污染物的不同机理是影响TN去除效果根本原因。氨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硝氮的去除则主要依靠反硝化菌的作用,并需要充足的碳源。TN组成问题应综合考虑氨氮和硝氮的负荷总量和水力学停留时间。3种污染物对TN去除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氨氮>硝氮>有机质,最优方案的理论TN去除率达到92.26%。此外,可能还存在着其它重要的影响人工湿地TN去除率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C/N及氮源形式对潜流式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J].
连小莹 ;
李先宁 ;
谢祥峰 ;
金秋 .
电力环境保护, 2008, (02) :27-29
[2]   潜流构建湿地氮素转化运移的理论模型研究 [J].
宋新山 ;
邓伟 ;
夏永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0) :1041-1047
[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研究进展 [J].
黄娟 ;
王世和 ;
鄢璐 ;
钟秋爽 ;
刘洋 ;
王峰 .
电力环境保护, 2006, (05) :33-36
[4]   潜流式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效果的研究 [J].
郭如美 ;
刘汉湖 ;
周立刚 ;
潘道永 ;
孙红波 .
江苏环境科技, 2006, (05) :14-16
[5]   潜流人工湿地负荷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J].
张荣社 ;
李广贺 ;
周琪 ;
张旭 .
环境科学, 2006, (02) :253-256
[6]   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 [J].
付融冰 ;
杨海真 ;
顾国维 ;
张政 .
水处理技术, 2006, (01) :18-22
[7]   潜流人工湿地的局限性与运行问题 [J].
尹炜 ;
李培军 ;
尹澄清 ;
台培东 ;
李海波 ;
郭伟 .
中国给水排水, 2004, (11) :36-38
[8]   沸石芦苇床除氮中试研究 [J].
李旭东 ;
张旭 ;
薛玉 ;
李广贺 ;
张荣社 .
环境科学, 2003, (03) :158-160
[9]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的机理及应用 [J].
杨敦 ;
周琪 .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01) :23-24
[10]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J].
梁威 ;
吴振斌 .
环境科学动态, 2000, (03)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