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陈恺林 [1 ]
刘功朋 [1 ]
张玉烛 [1 ]
刘洋 [1 ]
李超 [1 ]
杨光立 [2 ]
汤文光 [2 ]
肖小平 [2 ]
机构
[1]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 肥料吸收量; 缓释肥; 有机肥;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14.04.00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差异 [J].
霍中洋 ;
顾海永 ;
马群 ;
杨雄 ;
李敏 ;
李国业 ;
戴其根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芦燕 ;
张洪程 .
作物学报, 2012, 38 (11) :2061-2068
[2]   低磷胁迫下水稻根系的发生及生长素的响应 [J].
黄荣 ;
孙虎威 ;
刘尚俊 ;
宋文静 ;
刘言勋 ;
余超 ;
毛颖 ;
张亚丽 ;
徐国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5) :563-568
[3]   复合型缓释肥包衣剂理化性质及缓释特性研究 [J].
熊海蓉 ;
钟总 ;
官春云 ;
蒋利华 ;
邹应斌 ;
熊远福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33) :85-89
[4]   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J].
王伟妮 ;
鲁剑巍 ;
何予卿 ;
李小坤 ;
李慧 .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06) :645-653
[5]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J].
张洪程 ;
马群 ;
杨雄 ;
李敏 ;
葛梦婕 ;
李国业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86-98
[6]   钾对不同类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王强盛 ;
甄若宏 ;
丁艳锋 ;
朱艳 ;
王绍华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9, 35 (04) :704-710
[7]   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J].
马国辉 ;
龙继锐 ;
戴清明 ;
周静 .
杂交水稻, 2008, 23 (06) :73-77
[8]   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李华 ;
徐长青 ;
李世峰 ;
钱宗华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05) :39-41
[9]   氮磷钾肥对红壤区水稻增产效应的影响 [J].
李成亮 ;
何园球 ;
王艳玲 ;
刘晓利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2) :179-184
[10]   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J].
徐培智 ;
谢春生 ;
陈建生 ;
张发宝 ;
唐拴虎 .
土壤肥料, 2005, (05)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