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李月梅 [1 ]
曹广民 [1 ]
徐仁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高寒草甸; 土壤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14.144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目的]探讨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原生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油菜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S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3种土壤0~40 cm土体内,S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13.13、111.61和93.54 t/hm2;LF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0.36、8.93和5.83 t/hm2。人工草地与高寒草甸相比,0~40 cm土壤SOC含量间差异不明显,但LFOC高16.01%;耕作20年的农田中,SOC和LFOC分别较高寒草甸低16.19%、34.71%。[结论]人工草地土壤中总SOC和LFOC则略高于高寒草甸,明显高于农田,人工草地和高寒草甸的植物-土壤系统的总固碳量明显高于农田。
引用
收藏
页码:5951 / 5953+6010 +60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开垦对海北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李月梅 ;
曹广民 ;
王跃思 .
生态学杂志, 2006, (08) :911-915
[2]   开垦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李月梅 ;
王跃思 ;
曹广民 ;
杜岩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6) :59-65+131
[3]   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蒲继延 ;
李英年 ;
赵亮 ;
杨时海 .
草地学报, 2005, (03) :238-241
[4]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J].
刘梦云 ;
安韶山 ;
常庆瑞 ;
俞文政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3) :35-37+59
[5]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比较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徐德应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57-664
[6]   开垦对草甸土有机碳的影响 [J].
陈伏生 ;
曾德慧 ;
陈广生 ;
范志平 .
土壤通报, 2004, (04) :413-419
[7]   阿拉善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傅华 ;
陈亚明 ;
王彦荣 ;
万长贵 .
生态学报, 2004, (03) :469-476
[8]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J].
张金波 ;
宋长春 .
生态环境, 2003, (04) :500-504
[9]   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 [J].
张金霞 ;
曹广民 ;
周党卫 ;
胡启武 ;
赵新全 .
生态学报, 2003, (04) :627-634
[10]   植物生长季退化草毡寒冻雏形土CO2释放特征 [J].
周党卫 ;
曹广民 ;
张金霞 ;
赵新全 ;
周兴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6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