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邻近海域微、小型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17
作者
朱根海
山本民次
大谷修司
松田治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2] 浙江杭州
[3] 广岛大学生物生产学部!日本东广岛テ-
[4] 岛根大学教育学部!日本岛根テ-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微、小型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舟山群岛海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海洋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0703 ;
摘要
报道了舟山群岛邻近海域未发生赤潮与发生赤潮时的微、小型浮游植物组成、数量分布、赤潮生物种类与环境的关系。舟山群岛邻近海域共有浮游植物 1 69种 ,其中赤潮生物为 59种。赤潮发生时比未发生赤潮时水域的浮游植物密度高 1 0~ 1 0 0个 /dm3,浮游植物密度与硅酸盐、硝酸盐浓度成负相关 ,与溶解氧和透明度成正相关。平均浮游植物密度 :春季表层水样为4.5× 1 0 4 个 /dm3,底层水样为 5.2× 1 0 3个 /dm3,网样为 2 .7× 1 0 5个 /m3;秋季网样为 3.7× 1 0 6个 /m3。表层水样的赤潮生物优势种 :春季为微型的三鳍原甲藻 ,平均细胞密度为 3.3× 1 0 5个/dm3,占总细胞密度的 77.2 % ;秋季为微型的中肋骨条藻 ,平均密度为 2 .7× 1 0 3个 /dm3,占总细胞密度的 72 .2 %。三鳍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夜光藻等为浙江舟山群岛邻近海域常见的有害赤潮生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浙江宁波协和石油化工厂附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研究 [J].
朱根海 .
东海海洋, 1998, (01) :46-53
[2]   珠江口赤潮生物及其与环境关系 [J].
林永水,周雅操,王国才 .
热带海洋, 1994, (04) :58-64
[3]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研究 [J].
朱根海 ;
陆斗定 ;
张志道 ;
楼毅 .
东海海洋, 1991, (02) :81-97
[4]   赤潮问题的管理对策 [J].
华泽爱 .
海洋环境科学, 1990, (01) :60-64
[5]   大连湾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初探 [J].
黄文祥 ;
沈亮夫 ;
朱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9, (02) :35-39
[6]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 [J].
邹景忠 ;
董丽萍 ;
秦保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2) :41-54
[7]   黄河口附近海域有机污染与赤潮生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J].
田家怡 ;
董景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1) :46-53
[8]   大连湾赤潮生物的调查研究 [J].
许澄源 .
水产学报, 1982, (02) :173-180
[9]   赤潮生物研究——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新动向之一 [J].
郑重 .
自然杂志, 1978, (02)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