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37
作者
王万忠
焦菊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3] 陕西 杨凌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侵蚀产沙强度; 时空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水文—地貌法”即水文站实测值与侵蚀形态类型相结合的方法,将黄土高原划分为292个侵蚀产沙单元,分别对治理前后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自70年代以来,由于降雨因素和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侵蚀产沙强度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侵蚀模数>10000t/Km2.a的极强烈以上的侵蚀面积急剧减少(减幅71.8%),减沙幅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无定河为中心的极强烈侵蚀区和汾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减幅50%以上);黄土高原侵蚀产沙,按流域区段主要来自河龙区间(54.8%),按类型区主要来自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27.4%)和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23.1%),按侵蚀带主要来自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风蚀、水力侵蚀带(34.8%)和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水力侵蚀带(32.6%;以侵蚀模数>10000t/Km2.a作为标准,可将黄土高原划分为7个极强烈以上的侵蚀产沙中心,其面积虽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5.5%,但其产沙量却占到全区总产沙量的42.1%。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Erosion environment in the sediment-rich area on the Loess Plateau.[J].Jiao Ju-ying;Li Jing;Wang Wan-zhong.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2, 1
[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M].张胜利等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M].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编;.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
[4]  
黄土高原降雨侵蚀产沙与黄河输沙.[M].王万忠;焦菊英著;.科学出版社.1996,
[5]  
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M].叶青超 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M].唐克丽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