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研究中的一些进展

被引:5
作者
彭齐鸣
机构
[1]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关键词
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缺氧事件,绿岩带,变质前热液蚀变,变质蒸发岩,变质、变形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过去十年中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进展。元古宙到古生代的全球性缺氧事件被认为与这一时期的大型、超大型SEDEX型矿床的形成有关。晚太古宙时期的镁铁质岩浆活动向地壳中输入了大量的Au,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或构成后期金矿化的主要矿源层。太古宙上壳岩中金矿床中Au与PGE的密切关系支持了这种认识。变质前热液蚀变的识别对于恢复含矿建造意义重大。岩相学工作和地球化学示踪剂可以有效地识别喷气矿床的热液通道。早前寒武纪变质蒸发岩的重要性已受到高度重视,它们有利于许多超大型SEDEX矿床的形成。变质蒸发岩的存在可以由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标志得到证实。变质和变形作用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要大。BIF矿床中完好的层理现被认为是自组织作用的结果。在应力差作用下即使较低温度下也可造成大量的硫化物迁移和富集。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3+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吉林省集安县高台沟硼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J].
吕宗凯 .
吉林地质, 1984, (03) :14-22
[2]  
实验岩石变形与构造成岩成矿.[M].岳石;马瑞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  
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及成矿作用.[M].张秋生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