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迪尼亚超大陆与晋宁运动和震旦系

被引:65
作者
郝杰
翟明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罗迪尼亚超大陆; 格林威尔造山运动; 晋宁运动; 震旦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云南晋宁地区即晋宁运动命名地的区域地质表明 ,晋宁运动指的是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一次区域性造山运动 ,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时代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格林威尔造山运动进行对比 ,因此以下震旦统底界作为晋宁 (运动 )不整合面的认识有悖于命名地的地质事实 ,也违反了不整合面地质意义的判定原则。扬子、塔里木等陆块的晋宁期造山作用记录表明 ,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它们作为小型陆块被包裹在格林威尔造山带之中 ;而华北陆块可能属于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参与了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新元古代早期 ,扬子陆块周缘地段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 ,标志着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开始。其中 ,大部分的裂谷在莲沱期泛海侵沉积之前就已夭折 ,仅有边缘区的一些裂谷发展成裂陷槽或洋盆。因此 ,在扬子陆块莲沱期泛海侵沉积在区域上高角度不整合沉积在晋宁期夷平面之上 ,在局部地段平行或小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夭折的裂谷沉积之上 ,而在裂陷槽和大陆边缘区则为连续沉积。考虑到国际晚前寒武纪研究的趋势 ,本文建议将传统的震旦系予以解体 :提出震旦系 (纪 )应只含灯影组 (期 )和陡山沱组 (期 ) ,对应国际地层指南中的新元古Ⅲ纪代 ;建立独立的南华冰纪和扬子纪。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5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晋宁运动和震旦系有关问题 [J].
郝杰 ;
李曰俊 ;
胡文虎 .
中国区域地质, 1992, (02) :131-140
[2]   中国滇西南造山带变质岩的Sm-Nd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 [J].
翟明国 ;
从柏林 ;
乔广生 ;
张儒瑗 .
岩石学报, 1990, (04) :1-11
[3]   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时代及年代地层的划分 [J].
王鸿祯 .
地球科学, 1986, (05) :447-453
[4]   川西盐边群的优地槽岩石组合 [J].
李继亮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1) :21-37
[5]   震旦系质疑及有关上元古界地层问题 [J].
赵宗溥 .
地质科学, 1982, (01) :13-20
[6]   论震旦系划分与对比问题 [J].
刘鸿允 ;
董榕生 ;
李建林 ;
杨彦均 .
地质科学, 1980, (04) :307-321
[7]  
乌斯大桥群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J]. 吴根耀.江西地质. 1988 (02)
[8]  
关于建立“沧水铺群”和确定“沧水铺运动”的建议[J]. 潘传楚,冯友华,徐国万,李智.江西地质. 1988 (02)
[9]  
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白瑾等著, 1996
[10]  
中国震旦系[M]. 科学出版社 , 刘鸿允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