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与成矿作用
被引:14
作者
:
杜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杜建国
顾连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顾连兴
孙先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孙先如
岳书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岳书仓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涛发
戴圣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戴圣潜
翟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翟建平
机构
:
[1]
安徽地质调查院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4]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合肥
[5]
不详
来源
:
地质学报
|
2001年
/ 04期
关键词
:
流体系统;
成矿作用;
造山过程;
大别造山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42.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大别山是大别造山带的主体部分,流体活动贯穿于俯冲-碰撞-折返整个造山过程。印支期俯冲-碰撞阶段的流体,以具高挥发份、高盐度为特点,流体中保留有原岩在地表时的天水-岩石以及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的地幔流体-岩石同位素交换的信息。燕山期折返隆升阶段的流体是大量天水与深部流体发生混合的产物,流体中盐度降低,但水-岩相互作用增强。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可称为“天水与深部流体混合系统”,并可分为流体富集区、流体贫乏区和流体排泄区三个部分。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流体富集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07 / 5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