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汉代社会性别制度的理论建构——以“女祸史观”下末喜、妲己和褒姒的史事撰述为中心

被引:2
作者
夏增民 [1 ]
池明霞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社会性别制度; 厌女症; 女性涉政;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2.04.015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传统上,一直认为是末喜、妲己和褒姒导致了夏商周三代的灭亡,"女祸论"或"女祸史观"即由此产生,然而她们的历史形象以及她们被当成三代灭亡的原因,是先秦秦汉时期社会不断进行历史建构的结果。对末喜、妲己和褒姒祸国的史事建构,实质是政治和历史观上的"厌女症",通过这种社会性别的理论建构,而欲建立起父权制的社会性别制度。由于先秦秦汉在中国文化中的源头地位,"女祸论"成为中国传统性别制度和文化中的重要表征。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论平王东迁
    晁福林
    [J]. 历史研究, 1991, (06) : 8 - 23
  • [2] 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M]. 学苑出版社 , 刘淑丽, 2008
  • [3] 中国古代性别结构的文化学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小健, 2008
  • [4] 历史中的性别[M]. 东方出版社 , (美)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MerryE.Wiesner-Hanks)著, 2003
  • [5] 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杜芳琴著, 2002
  • [6] 中华远古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玉哲著, 2000
  • [7] 发现妇女的历史[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杜芳琴著, 1996
  • [8]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M].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李民等编著, 1990
  • [9] 列女传译注[M]. 山东大学出版社 , (西汉)刘向编撰, 1990
  • [10] 古史辨 .2 顾颉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