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地应力场特征及构造成因

被引:26
作者
徐宏杰 [1 ]
桑树勋 [2 ]
易同生 [3 ]
赵霞 [3 ]
刘会虎 [1 ]
李林 [4 ]
赵志根 [1 ]
谢焰 [1 ]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4]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黔西地区; 地应力; 地域发育差异; 构造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水压致裂测量地应力方法,测得了黔西地区36层煤的地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分别属于中高地应力值区域和中地应力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E—NW方向为主;主应力均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增高,地应力场分别在600,750和1 000 m左右发生转变,为大地动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大地静力场型—准静水压力场。受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欧亚大陆的影响,研究区处于挤压的区域高地应力背景之下,盖层构造受"X型"交叉断裂控制形成的菱形构造和三角形构造等次级断块,产生不同的块内应力组合形式,形成现今地应力场的区域差异分布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960 / 19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比德煤矿地应力场测试及分布规律 [J].
姜永东 ;
周维新 ;
梅世兴 ;
胡建 ;
张友刚 ;
陈文 ;
熊令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1, (01) :1-3+6
[2]   晋城矿区地应力场研究及应用 [J].
康红普 ;
姜铁明 ;
张晓 ;
颜立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1) :1-8
[3]   用水力压裂法获取煤储层地应力参数 [J].
李彬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 (05) :31-33
[4]   东秦岭东江口花岗岩体水压致裂法与AE法地应力测量对比研究 [J].
韩金良 ;
吴树仁 ;
谭成轩 ;
孙炜峰 ;
张春山 ;
丁原辰 ;
彭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1) :81-86
[5]   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方法的研究 [J].
尤明庆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03) :350-353
[6]   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J].
谢富仁 ;
崔效锋 ;
赵建涛 ;
陈群策 ;
李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654-662
[7]   贵州中西部的构造格局与构造应力场 [J].
乐光禹,张时俊,杨武年 .
地质科学, 1994, (01) :10-18
[8]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地应力测试及分析 [J].
徐志纬 ;
马安 .
贵州地质, 1992, (01) :87-93
[9]   天生桥二级电站厂房区地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反演分析 [J].
张俊 ;
范景伟 .
四川水力发电, 1992, (01) :37-41
[10]  
贵州高原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地质意义.[D].高振鲲.贵州大学.200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