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合-蒸散耦合模型与不同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5
作者
高亮之
金之庆
葛道阔
张更生
石春林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水稻; 光合作用; 蒸散作用; 株型;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水稻光合 蒸散耦合模型 (PE模型 ) ,其主要特点是 :①改进了Monteith的蒸散模型 ,使之由“大叶”模型成为群体分层结构模型 ;②通过提出阻风系数概念 ,建立了一系列可模拟群体中各叶层风速、边界层厚度、边界层阻抗、湍流交换系数、群体动力阻抗等要素的子模型 ;③应用群体光合作用模型和改进的Ball公式 ,将以上各要素连接起来 ,实现了光合模型与蒸散模型的耦合。利用PE模型 ,分别模拟了水稻前中期与后期不同株型的群体光合量、蒸散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不论在前中期或后期 ,都以“上挺下披”株型的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 ,因为这种株型不仅光合量最高 ,而且蒸散量较小。PE模型模拟出的水稻蒸散的作物系数与实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最佳株型群体受光量与光合量的数值模拟 [J].
高亮之 ;
金之庆 ;
张更生 ;
石春林 ;
葛道阔 .
江苏农业学报, 2000, (01) :1-9
[2]   一个气孔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机理性教学模型 [J].
傅伟,王天铎 .
植物生理学报, 1994, (03)
[3]   气孔表面上边界层阻力的进一步计算 [J].
杨树栋 ;
王天铎 .
植物生理学报, 1988, (01) :9-15
[4]   中国水稻生长季水分条件的研究 [J].
金之庆 ;
高亮之 ;
陆景淮 .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03) :1-9
[5]  
水稻气象生态.[M].高亮之;李林编著;.农业出版社.1992,
[6]  
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M].高亮之等[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