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emann进气道无粘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18
作者
孙波
张堃元
王成鹏
金志光
李念
机构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 Busemann进气道+; 流线跟踪; 数值仿真;
D O I
10.13675/j.cnki.tjjs.2005.03.012
中图分类号
V211 [空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3 ; 080104 ;
摘要
为了研究Busemann进气道的流动特性,对设计马赫数为7的4种不同的Busemann进气道在Ma=4,5,6,7,8来流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总体性能分析,对其中的3°截短流线跟踪进气道分析了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研究表明:基准进气道具有相当高的无粘总压恢复;流线跟踪进气道在设计状态保持了基准进气道的高性能,而同时其起动性能大为提高;截短后的进气道长度大幅减小,而其性能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截短流线跟踪进气道对带攻角或侧滑角飞行比较敏感。分析还表明,粘性造成了较大的总压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Internal, axisymmetric, conical flow. M lder S. AIAA Journal . 1967
[2]  
Busemman inlet for hypersonic speeds. M lder S,Szpiro J. Journal of Space . 1966
[3]  
Stream line tracing-A technique for designing hypersonic vehicles. B illig F S,Kothari A. 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 . 2000
[4]  
Boundary-layer correction for the Busemann hypersonic air inlet. W alsh P C,Tahir R B,Molder S. CASI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