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DEM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技术研究

被引:32
作者
周毅 [1 ]
汤国安 [1 ]
王春 [2 ]
肖晨超 [3 ]
董有福 [1 ]
孙京禄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3]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正负地形; 沟沿线; DEM; 自动分割; 黄土高原;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0.02.003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是构建地表空间分布式机理-过程模型的基础。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典型地貌坡面形态及汇流过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5m分辨率栅格DEM自动分割黄土正、负地形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坡面上下游栅格点的坡度对比识别沟沿线点,然后利用汇水模型提取沟沿线点约束的上游汇水区域,从而实现正、负地形的自动分割。在黄土塬区及丘陵沟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取精度高,人工干预少,在不同地貌类型区域内有很好的应用适宜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DEM的洪泛平原湿地数字水系提取研究 [J].
周德民 ;
程进强 ;
熊立华 .
地理科学, 2008, 28 (06) :776-781
[2]   基于GIS的澜沧江下游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 [J].
闫满存 ;
王光谦 .
地理科学, 2007, (03) :365-370
[3]   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与地貌演变 [J].
桑广书 ;
陈雄 ;
陈小宁 ;
车自力 .
干旱区地理, 2007, (03) :375-380
[4]   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 [J].
高玄彧 .
地理科学, 2007, (01) :109-114
[5]   黄土陡坡裸露坡耕地浅沟发育过程研究 [J].
郑粉莉 ;
武敏 ;
张玉斌 ;
丁晋利 .
地理科学, 2006, (04) :4438-4442
[6]   基于DEM提取黄土丘陵区沟沿线 [J].
朱红春 ;
汤国安 ;
张友顺 ;
易红伟 ;
李明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5) :43-45+61
[7]   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黄土地貌沟沿线技术研究 [J].
闾国年 ;
钱亚东 ;
陈钟明 .
地理科学, 1998, (06) :567-573
[8]   流域地形自动分割研究 [J].
闾国年,钱亚东,陈钟明 .
遥感学报, 1998, (04) :298-304
[9]   黄土高原沟谷侵蚀研究 [J].
景可 .
地理科学, 1986, (04) :340-347
[10]   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区的沟谷类型 [J].
陈永宗 .
地理科学, 1984, (04) :3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