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沉积柱中重金属V,Ni和Co的分布特征、迁移机制和污染评价

被引:24
作者
彭晓彤
翁焕新
周怀阳
潘建明
扈传昱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 杭州
[5] 浙江 杭州
[6] 广东 广州
[7] 浙江 杭州
关键词
珠江口; 重金属; 沉积物; 因子分析; 地质积累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31.2 [水污染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XRF法对珠江口12根沉积柱中V,Ni和Co含量进行了分析.V,Ni和Co含量分别在48.97×10-6~180.66 × 10-6,22.12×10-6~72.67×10-6和9.34×10-6~94.42×10-6之间.3种重金属在河口西部和伶仃洋最大混浊带区域含量高,Co同时在河口北部和香港大屿山西岸沉积物中富集.V,Co和Ni在沉积柱中的垂直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均匀分布型、上部富集型、下部富集型和斜“之”字型.它们是各自沉积环境、污染历史以及人类疏浚河口活动的综合反映.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Co从水体向沉积物中迁移的机制与V和Ni的迁移机制存在差异.矿物微粒和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是V,Ni从水体向沉积物中迁移的主要机制,而Co以水解产物形式或硫化物形式进入沉积物中则可能是其在河口的主要迁移机制,地质积累指数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未受重金属V和Ni污染,Co对1,5,9号站住造成偏轻度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