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20
作者
曾芸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形态; 意象空间;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13.03.008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化生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借助文化空间的研究视角,文章从基质空间、事象空间和意象空间三重维度,以及文化区、文化因子、文化链三个方面,对文化生态的空间形态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象空间构建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文化产业应用理论.[M].向勇; 刘静; 主编.金城出版社.2011,
[2]  
当代文化哲学.[M].邹广文; 著.人民出版社.2007,
[3]  
屯堡乡民社会.[M].孙兆霞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包亚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蛰伏与绵延.[M].唐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共生互补观——关于散杂居民族关系研究的新视野 [J].
许宪隆 ;
张成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31 (05) :31-38
[7]   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综述与启示 [J].
侯兵 ;
黄震方 ;
徐海军 .
旅游学刊, 2011, 26 (03) :70-77
[8]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J].
孙兆霞 ;
金燕 .
思想战线, 2010, (03) :90-95
[9]   文化时间与文化空间:文化环境的本体论维度 [J].
苗伟 .
思想战线, 2010, (01) :101-106
[10]   论“文化空间” [J].
向云驹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3) :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