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蝠对小果野芭蕉的取食及种子传播

被引:12
作者
唐占辉
曹敏
盛连喜
梁冰
张树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长春,云南勐腊,长春,北京,北京
关键词
犬蝠; 小果野芭蕉; 取食; 种子传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12 [动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4年9月到12月,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内,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雾网实验以及种子的定时收集方法,对犬蝠(Cynopterussphinx)取食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a)的行为及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夜晚24:00以前,犬蝠取食小果野芭蕉有明显的2个活动高峰,分别发生在20:30和22:30左右,这一结果与雾网采样结果较为一致。在研究期间的雨季(9-10月)和干季(11-12月),犬蝠平均被捕获量为2.2±0.3只/d、1.4±0.3只/d,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这两个季节收集的种子团数量分别为9.0±1.1个/d和7.2±1.4个/d,也没有显著差异。犬蝠对小果野芭蕉种子的传播受生境影响较为显著,各样地间种子传播的结果大不相同;地点和季节对犬蝠传播种子也不存在交互影响。犬蝠对小果野芭蕉种子的传播距离为50-200m,是小果野芭蕉有效的种子传播者
引用
收藏
页码:608 / 6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都江堰地区灌丛内迺栎橡子的捕食和搬运(英文) [J].
肖治术 ;
张知彬 ;
王玉山 ;
程瑾瑞 .
动物学报, 2004, (04) :535-540
[2]   东灵山辽东栎林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大林姬鼠的繁殖特征 [J].
马杰 ;
李庆芬 ;
孙儒泳 ;
刘定震 .
动物学报, 2003, (02) :262-265
[3]   人为干扰对小果野芭蕉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J].
施济普 ;
张光明 ;
白坤甲 ;
唐建维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02) :119-123
[4]   西双版纳先锋植物野芭蕉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J].
刘爱忠 ;
李德铢 ;
王红 .
植物学报, 2001, (03) :319-322
[5]  
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王应祥 著, 2003
[6]  
Mobility of Australian Flying-Foxes, Pteropus spp. (Megachiroptera): Evidence from Genetic Variation[J] . N. J. Webb,C. R. Tidemann.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 1996 (1369)
[7]  
Fecundity, fruiting pattern, and seed dispersal in Piper amalago (Piperaceae), a bat-dispersed tropical shrub[J] . Theodore H. Fleming.Oecologia . 1981 (1)
[8]  
Nature Watch: Tent-making Bats .2 Gopukumar N,Balasingh J.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 2002
[9]  
Chemicalcom positionoffruitsandleaveseatenbytheshort nosedfruitbat Cynopterussphinx .2 RubyJ,NathyanPT,BalasinghJ,KunzTH. JournalofChemicalEcolog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