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

被引:18
作者
李伟
张枝焕
朱雷
韩立国
杨永才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流体包裹体; 分馏作用;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5.02.022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夹矸及煤层顶板砂岩石样品中的包裹体类型、与矿物的共生关系以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研究,结合山西南部上古生界煤层埋藏史及热史演化分析,讨论了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的排烃历史。结果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排烃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期煤层抬升释压以来,大体可以分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晚白垩世一直到古新世三期。早期有过煤成油的阶段,并且有一定规模的排油过程;主要的排气阶段正好与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相对应,那么可以认为热解气和热裂解气是煤层气的主要组成部分。煤储层中液态烃与煤层夹矸及顶板岩石中液态烃组成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别,可能是由排烃过程吸附分馏作用和不同成熟度液态烃的混合作用不同所致。甾烷和藿烷总体组成特征相似,说明煤层、煤层夹矸及顶板砂岩中油气来源于煤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J].
李慧莉 ;
邱楠生 ;
金之钧 ;
吕修祥 .
沉积学报, 2003, (04) :648-653
[2]   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J].
高波 ;
马玉贞 ;
陶明信 ;
马根喜 .
沉积学报, 2003, (02) :345-349
[3]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J].
刘文斌 ;
姚素平 ;
胡文蠧 ;
边立曾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3) :264-267+180
[4]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J].
高波 ;
陶明信 ;
张建博 ;
张晓宝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3) :14-17
[5]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 [J].
张建博 ;
陶明信 .
沉积学报, 2000, (04) :611-614
[6]   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J].
孙樯 ;
谢鸿森 ;
郭捷 ;
苏根利 ;
丁东业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1) :43-46
[7]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的关系 [J].
宁正伟,陈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2) :156-160
[8]   含煤建造露头层序地层分析──以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系剖面为例 [J].
陈世悦,刘焕杰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5, (02) :13-18
[9]  
中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M].李文阳; 王慎言; 赵庆波;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10]  
中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M].李文阳等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