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景观”到“文化景观遗产”(下)

被引:37
作者
单霁翔
机构
[1] 国家文物局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遗产; 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西方,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均经历了长时期的积淀,各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西方各国,经过19世纪工业文明后的深化认识与研究,特别是20世纪中叶对环境的关注,至20世纪下半叶将之提升为文化景观理念,并于20世纪末提出了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我国的文化景观研究则于20世纪得益于近代地理学,区域社会与历史文化,区域考古学、环境考古学与景观考古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国际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推动下,逐步完善了文化景观及文化景观遗产的理念。进入21世纪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逐渐达成国际共识并在诸多国家取得了成功,而《西安宣言》与"杭州论坛"及我国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潜力,则标志和预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贡献和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J].
叶玉瑶 ;
张虹鸥 ;
周春山 ;
许学强 .
城市规划, 2008, (05) :69-74+82
[2]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国家文物局; 编.文物出版社.2007,
[3]  
世界遗产概论.[M].刘红婴;王健民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