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生态果园建设的模式、技术与效应

被引:8
作者
黄毅斌
应朝阳
郑仲登
陈恩
翁伯奇
机构
[1] 福建农业科学院红萍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生态农业; 牧草; 生态果园;
D O I
10.19303/j.issn.1008-0384.2000.s1.046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筛选出的适宜红壤丘陵区种植的 15种优良牧草品种 (系 ) ,重点介绍该区生态果园建设的模式、技术及牧草在生态果园建设中的效应 ,并对其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生态果园建设 ,发展草食畜禽 ,推进红壤山地保护性开发 ,是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红壤地区优良牧草圆叶决明新品种的筛选 [J].
文石林 ;
徐明岗 ;
黄平娜 ;
张久权 .
土壤肥料, 1999, (03) :45-46
[2]   闽北红壤区牧草引种与筛选研究 Ⅱ.热带种 [J].
罗涛 ;
翁伯琦 ;
林娇健 ;
刘长怀 ;
A.Casanova ;
P.Horne ;
D.MacLeod ;
J.Scott .
福建农业学报, 1999, (01) :6-11
[3]   福建丘陵山地生态果园开发原理与技术评价 [J].
翁伯奇 ;
郑仲登 ;
应朝阳 ;
罗涛 ;
黄毅斌 ;
吴厚习 .
福建农业学报, 1998, (S1) :20-26
[4]   红壤果园引进牧草饲养家兔试验研究 [J].
黄秀声 ;
郑仲登 ;
方金梅 ;
吴敬才 ;
傅长珠 .
福建农业学报, 1998, (S1)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