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干扰下子午岭次生林土壤生态因子动态变化

被引:15
作者
周正朝
上官周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土壤性质; 土壤微生物; 次生林地; 黄土高原;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202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对黄土高原陕西子午岭次生林区不同人为扰动条件下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团聚体和微生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砍伐与开垦)对土壤生态因子影响较大,随干扰程度加剧,土壤理化性质变差,土壤有机质由2.2%下降到0.8%.土壤稳定性团聚体减少30%;微生物数量由15×109个.g-1干土下降到8×107个.g-1干土,土壤退化严重.在同一干扰类型的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别减少了50%和90%,并且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变化幅度略有差异.土壤容重由表层的0.9 g.cm-3增加到1.21 g.cm-3,呈增大趋势.同一干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在沟缘线上下存在一定差别,沟缘线以下样地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较高的微生物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586 / 15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巩杰 ;
陈利顶 ;
傅伯杰 ;
李延梅 ;
黄志霖 ;
黄奕龙 ;
彭鸿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292-2296
[2]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 [J].
丁文峰 ;
丁登山 .
地理研究, 2002, (06) :700-706
[3]   异质景观中非点源污染动态变化比较研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张淑荣 ;
丘君 ;
郭旭东 ;
杨福林 .
生态学报, 2002, (06) :808-816
[4]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J].
邹厚远 ;
刘国彬 ;
王晗生 .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1) :1-8
[5]   子午岭林区不同环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关系研究 [J].
张成娥 ;
陈小莉 ;
郑粉莉 .
生态学报, 1998, (02) :108-109+111-112
[6]   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的研究 [J].
吴彦 ;
刘世全 ;
付秀琴 ;
王金锡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7, (01) :46-50
[7]   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与应用实例 [J].
魏斌 ;
张霞 ;
吴热风 .
生态学杂志, 1996, (06) :51-55
[8]   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 [J].
郑粉莉 ;
唐克丽 ;
张科利 ;
查轩 ;
白红英 .
生态学报, 1995, (03) :2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