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特征研究

被引:23
作者
王微
陶建平
李宗峰
张炜银
丁易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重庆,重庆,重庆,北京,北京
关键词
卧龙; 亚高山暗针叶林; 林隙特征;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412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森林群落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隙形成木(GM)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林隙密度为 18 5个·hm-2 ,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 2 8 4 %和6 0 0 % ;冠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10~ 1134 7m2 之间 ,平均面积为 15 3 4 5m2 ;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84 11~ 16 4 6 3m2 之间 ,平均面积为 32 4 34m2 ;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为 5 14株 ,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只占 8 1% .不同形成木类型对林隙形成的贡献大小次序为 :折干 >掘根 >枯立 >断梢 ;暗针叶林林隙大多由岷江冷杉、铁杉、糙皮桦形成 .径级在 6 0~ 70cm ,高度在 30~ 35m之间的林冠上层的岷江冷杉 ,发生折倒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
引用
收藏
页码:1989 / 19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隙一般特征及干扰状况 [J].
杨修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25-1831
[2]   藏东南亚高山冷杉林林隙特征与干扰状况研究 [J].
罗大庆 ;
郭泉水 ;
薛会英 ;
边巴多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7) :777-780
[3]   缙云山森林林隙形成特征的研究 [J].
王周平 ;
李旭光 ;
石胜友 ;
齐代华 ;
许文蔚 ;
何正明 ;
邓先宝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305-309
[4]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动态研究 [J].
吴宁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03) :37-46
[5]   青藏高原东部亚高山森林草甸植被地理格局的成因探讨 [J].
吴宁 ;
刘照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8, (03) :290-297
[6]   林隙(gap)更新动态研究进展 [J].
臧润国 .
生态学杂志, 1998, (02) :50-58
[7]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J].
臧润国 ;
徐化成 .
林业科学, 1998, (01) :92-100
[8]   苍术DNA分离及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J].
任冰如 ;
於虹 ;
贺善安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7, (04)
[9]   云南亚高山云冷杉林林窗的研究 [J].
夏冰 ;
兰涛贺 ;
善安 ;
邓飞 ;
姚淦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6, (04) :3-10
[10]   试论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 [J].
郑度 ;
张荣祖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1979,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