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覆盖对岩溶地下河碳汇的影响——以广西打狗河流域为例

被引:17
作者
覃小群 [1 ]
蒙荣国 [2 ]
莫日生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地下河; 岩溶碳汇; 广西打狗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134 [岩溶水];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以广西打狗河为例,对比分析河流东、西两岸地下河的土地覆盖差异及其对岩溶碳汇的影响。打狗河东岸林地占56.13%,耕地占15.15%;而西岸林地、耕地分别只占20.8%、12.95%。但西岸的裸岩和荒地比例大,分别占29.57%和25.95%,而东岸分别占14.19%和10.98%。植被和土壤覆盖差异导致了东、西两岸碳循环的地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差异,东岸地下河水的HCO3-、Ca2+、PCO2(平均分别是233.71mg/L、85.5mg/L、909.46Pa)明显高于西岸(分别为177.26mg/L、64.65mg/L、257.37Pa),而东岸的SIC、pH值(分别为0.12和7.40)又低于西岸(分别是0.38和7.85)。因此,东岸有更强的岩溶动力条件,东岸地下河的平均碳汇强度比西岸高14%,其中,东岸下桥地下河的碳汇强度是西岸旦峒地下河的3.7倍。东西岸地下河水的δ13 CDIC、TOC资料也进一步证明了土地覆盖条件对地下河岩溶碳汇具有重要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固碳增汇效应研究——基于实地监测数据的分析 [J].
陈伟杰 ;
熊康宁 ;
任晓冬 ;
周文龙 .
中国岩溶, 2010, 29 (03) :229-238
[2]   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汇 [J].
刘再华 ;
Wolfgang Dreybrodt ;
王海静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18-2422
[3]   水-岩-气相互作用引起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研究——以桂林岩溶试验场为例 [J].
刘再华 ;
Chris GROVES ;
袁道先 ;
Joe MEIMAN ;
姜光辉 ;
何师意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4) :13-18
[4]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2沉降的贡献 [J].
刘再华 .
中国岩溶, 2000, (04) :3-10
[5]   中国南方表层岩溶系统的碳循环及其生态效应 [J].
蒋忠诚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16-324
[6]   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淋失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J].
曹建华 ;
潘根兴 ;
袁道先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59-366
[7]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特征及其环境和资源意义 [J].
蒋忠诚 ;
袁道先 .
地球学报, 1999, (03) :302-308
[8]   吉林省吊水壶岩溶区碳循环研究 [J].
刘明柱 ;
张永祥 ;
陈鸿汉 .
中国岩溶, 1999, (02) :29-34
[9]   我国岩溶作用与大气温室气体CO2源汇关系的初步估算 [J].
徐胜友 ;
蒋忠诚 .
科学通报, 1997, (09) :953-956
[10]  
碳循环与岩溶地质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袁道先,刘再华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