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4
作者
武利存
张维东
刘惠萍
赵斌
孙公甲
机构
[1]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济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山东医科大学校医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血管生成情况。方法 采用内皮细胞ⅧF RAg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37 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和121 枚腋窝转移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在100 倍视野下通过显微电视系统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并用显微测量器测量转移灶的直径。结果 在121 个淋巴结中找到13 处微转移灶,其平均直径为(210 ±37) μm ,无血管生成。腋窝淋巴结转移瘤的MVD 为89-3 ±18-4 ,与乳腺癌组织MVD(93-8 ±21-8) 差异无显著性,且微血管分布不均,周围高于中央。结论 淋巴结微转移灶无血管生成,转移瘤有血管生成。为抑制微转移灶发展成转移瘤,以及抑制转移瘤的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控制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5+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微血管密度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 [J].
武利存 ;
朱芳 .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1996, (06) :354-356
[2]  
诊断免疫组织化学[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纪小龙,施作霖主编, 1997
[3]  
肿瘤学基础及实验[M].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高进主编, 1992
[4]  
Current and future strategies to block tumor angiogenesi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J] . P. J. Effert,G. Gastl,T. Strohmeyer.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 1996 (3)
[5]  
Factor ⅧRelated Antigen. Weidner N. JNatl CancerInst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