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被引:67
作者
李猛 [1 ]
陈现平 [1 ]
张建 [1 ]
朱德慧 [2 ]
程备久 [3 ]
机构
[1] 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宿州市农业委员会
[3] 安徽农业大学
关键词
玉米; 紧凑型; 密度; 行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方式下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不同密度间及不同行距与密度互作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度增加密度可以提高产量,随行距的扩大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对紧凑型玉米而言,产量不仅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而且与种植方式也有一定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建立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玉米生产发展 [J].
董树亭 ;
张吉旺 .
玉米科学, 2008, (04) :18-20+25
[2]   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 [J].
赵久然 ;
王荣焕 .
玉米科学 , 2008, (04) :5-7
[3]   玉米密植和营养改良之研究——Ⅱ.行距对玉米产量和营养的效应 [J].
张永科 ;
孙茂 ;
张雪君 ;
吴金平 ;
何仲阳 ;
马永平 .
玉米科学 , 2006, (02) :108-111
[4]   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 [J].
武志海 ;
张治安 ;
陈展宇 ;
徐克章 .
玉米科学, 2005, (04) :62-65
[5]   浅析玉米宽窄行耕作栽培技术 [J].
谭国波 ;
边少锋 ;
刘武仁 ;
郑金玉 ;
马虹 ;
张丽华 ;
冯艳春 .
玉米科学, 2002, (02) :80-83
[6]   淮北地区中晚熟中大穗型玉米高产途径的探讨 [J].
周广成 ;
陈现平 ;
陈洪俭 ;
李猛 ;
马拥护 .
耕作与栽培, 2002, (02) :17-19
[7]   淮北地区夏玉米再高产关键技术探讨 [J].
李运民 ;
陈现平 ;
樊贵义 .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3) :47-52
[8]  
中国玉米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才卓等编著, 2004
[9]  
中国农作物品种管理与推广[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孙世贤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