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发震区周边构造特征及发震断裂

被引:5
作者
李忠权 [1 ,2 ]
韩倩 [2 ,3 ]
芦建文 [2 ]
龙伟 [2 ]
丁啸 [2 ]
黄晶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3]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互联网创新研究中心(闽江学院)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发震断裂; 夏莫断裂; 发震断块; 摩天岭断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探讨九寨沟地震发震构造背景与构造机制,为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地震的主震及余震的精确定位,投影到九寨沟地震震中周边构造纲要图及1∶20万地质图上,发现九寨沟地震主震及余震呈NW-SE向线性展布,位于塔藏断裂东段尾端呈马尾状散开的复杂断裂分布区;主震及余震都没有出现在已知的地表断裂上,而是分布在2条地表断裂(塔藏断裂和岷江断裂)之间石炭纪海相浅灰色薄-厚层致密灰岩夹页岩地层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对断裂、褶皱、断块构造特征的研究,确定巴颜喀拉断块东边界由岷江断裂北段-雪山梁子断裂-虎牙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茂汶断裂)构成;岷山断块是新近纪以来强烈挤压隆升形成的近南北向的新生断块,地貌上表现为高耸的岷山山脉。本次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块为摩天岭断块,发震断裂是摩天岭断块内隐伏的基底走滑断裂——夏莫断裂;发震动力主要是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挤压,导致相对薄弱的基底夏莫断裂发生左行走滑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断裂的跨断层形变与地震活动.[D].刘冠中.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 06
[2]  
青藏高原东缘主干断裂活动性及其构造变形模式研究.[D].何玉林.成都理工大学.2013, 10
[3]  
Millennial slip rates of the Tazang fault; the eastern termination of Kunlun fault: Implications for strain partitioning in eastern Tibet.[J].Junjie Ren;Xiwei Xu;Robert S. Yeats;Shimin Zhang.Tectonophysics.2013,
[4]   Neotectonics of the Min Sha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echanisms driving Quaternary deformation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J].
Kirby, E ;
Whipple, KX ;
Burchfiel, BC ;
Tang, WQ ;
Berger, G ;
Sun, ZM ;
Chen, ZL .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2000, 112 (03) :375-393
[5]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分析 [J].
臧阳 ;
孟令媛 ;
周龙泉 ;
韩颜颜 ;
宫悦 .
中国地震, 2017, 33 (04) :480-492
[6]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块体边界断裂变形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分析 [J].
陈长云 ;
贺建明 .
震灾防御技术, 2016, 11 (03) :448-462
[7]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其邻区块体运动及块体边界带形变特征 [J].
陈长云 .
国际地震动态, 2015, (06) :41-43
[8]   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端第四纪隆升量研究 [J].
张军龙 .
国际地震动态, 2014, (10) :44-46
[10]   东昆仑断裂带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军龙 ;
任金卫 ;
陈长云 ;
付俊东 ;
杨攀新 ;
熊仁伟 ;
胡朝忠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4) :65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