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金刚石压腔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矿床为例

被引:13
作者
李胜虎 [1 ]
李建康 [2 ]
张德会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热液金刚石压腔; 均一实验; 流体包裹体; 伟晶岩; 甲基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41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流体包裹体是赋存在矿物中的流体样品,均一实验是以其研究成岩成矿流体演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但某些深成岩或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如我国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中的富CO2包裹体,因具有较大的内压,当利用传统的热台在1个大气压下加热时,容易发生爆裂而无法观测到均一行为和均一温度。因此,本文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以H2O为压力介质对流体包裹体施加外压,完成了甲基卡矿床No.134号脉石英中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压的增大,均一温度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流体包裹体在被捕获后并非严格的等容,从而警示我们以后再对深成矿床中具有高内压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时应选用HDAC以获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补充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数据后,石英中的H2O-CO2-NaCl包裹体表现出良好分异现象,随着均一状态自液态CO2→CO2与H2O临界相→液态H2O相变化,均一温度和盐度也随之降低,且比锂辉石中的包裹体具有更低的盐度和更大的温度变化范围。这些热力学特征说明,在锂辉石型伟晶岩形成过程中,锂辉石和石英先后结晶,分别主要捕获富子晶包裹体和H2O-CO2-NaCl包裹体,同时Li+不断向锂辉石结晶前锋聚集,使参与流体的Li+含量降低,致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Application of Hydrothermal Diamond Anvil Cell to Homogenization Experiments of Silicate Melt Inclusions[J]. LI Jiankang,LI Shenghu.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4(03)
[2]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J].
李建康 ;
王登红 ;
张德会 ;
付小方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6, (01) :45-52
[3]   热浪金刚石压腔在地质流体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J].
周义明 .
岩石学报, 2003, (02) :213-220
[4]  
川西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制及大陆动力学背景[M]. 原子能出版社 , 李建康, 2007
[5]   Diamond dissolu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e and other carbon-bearing species in hydrothermal diamond-anvil cells [J].
Chou, I-Ming ;
Anderson, Alan J.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9, 73 (20) :6360-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