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机器观视域下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应用探析

被引:4
作者
胡磊
任烨
机构
[1]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机器观; 马克思; 劳动资料; 人工智能; 就业;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20.09.005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马克思机器观具有四重维度:机器是人创造的人脑的器官,实现劳动资料机械化和运动"离体化";机器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手段,实现生产动能自动化;机器是固定资本的最适当形式,促使劳动实际从属于资本;机器是就业的创造性破坏者,导致就业不稳定。作为机器的智能化形态,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物理性智能器官,实现劳动资料智能化和运动"离人化",要祛除对人工智能的迷信和恐惧;人工智能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实现生产智能自动化,要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是固定资本的适当形式,促使劳动从属性变化,要完善人工智能应用和劳动关系调整制度;人工智能是就业的创造性破坏者,促使就业不稳定,要促进人工智能应用与稳就业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