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转相率及其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的差异
被引:22
作者:
金卫东
[1
]
陈炯
[1
]
邢葆平
[1
]
王鹤秋
[1
]
唐贤祥
[1
]
徐乐平
[2
]
李宁
[2
]
机构:
[1]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2] 全军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抑郁症;
转相;
临床流行病学;
药物不良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调查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按照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的定义,对321例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病人出现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321例中, 共有51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转相,总发生率或转躁率为15.9%;171例单次发作抑郁和反复发作抑郁的转躁率 5.8%;150例双相障碍中,由抗抑郁药物引发的转躁例数41例,转躁率34%,比单相病人的转躁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27.60,P<0.001);98例以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病人中,有37例病人出现转相,转躁率37.7%,52例以躁狂首发的双相障碍,在随后出现抑郁而进行抗抑郁治疗过程中,有4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躁狂或轻躁狂,转躁率为 7.7%,这种以不同症状首发的双相障碍出现的转躁率差异显著(x2=15.548,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转躁,尤以双相障碍病人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19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