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织金—纳雍煤田构造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32
作者
金军
唐显贵
机构
[1]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处
关键词
织纳煤田; 构造特征;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0.2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织金—纳雍煤田主要发育NE、NW、EW及近SN向四组褶皱与断裂,其中以NE向最为发育。在早燕山期近EW向最大主应力作用下,黔中隆起及其邻区发生剧烈造山运动,在煤田东部边界形成向西逆冲的区域性大断裂—遵义断裂,并伴生一系列近NS向褶皱及断层。自东向西的强烈挤压使得垭都—紫云断裂带发生压剪性活动,在西部边界靠近断裂带形成一系列NW向褶皱及断层。随后主应力转变为SE—NW向,受到隆起的阻隔及纳雍—瓮安断裂、垭都—紫云断裂的限制,在煤田中部形成NE向褶皱及断层,此时奠定了织纳煤田的基本构造格局。晚燕山期将早期NE向构造左行剪切成"S"形,晚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构造的继承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国际地层表(2004) [J].
F.M.Gradstein ;
金玉玕 ;
王向东 ;
王玥 .
地层学杂志, 2005, (02) :98-98
[2]   黔中隆起研究 [J].
何熙琦 ;
肖加飞 ;
王尚彦 ;
刘爱民 ;
黎超 ;
白平 .
贵州地质, 2005, (02) :83-89
[3]   论“黔中古陆” [J].
梅冥相 .
贵州地质, 1994, (03) :199-206
[4]   黔中北部于早奥陶世湄潭中晚期上升为陆 [J].
王庆生 .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0, (01) :84-85
[5]   再论“黔中隆起” [J].
刘特民 .
贵州工学院学报, 1990, (01) :87-88
[6]  
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M]. 地质出版社 , 万天丰著, 2004
[7]  
贵州煤田地质[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著, 2003
[8]  
构造地质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朱志澄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