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111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3] 武汉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污水治理; 应用类型; 水生植物; 净化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 ,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 ,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复合构建湿地运行初期理化性质及氮的变化 [J].
贺锋 ;
吴振斌 ;
付贵萍 ;
陈辉蓉 ;
成水平 ;
熊丽 ;
邱东茹 ;
金建明 ;
李玉元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3) :279-283
[2]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点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J].
吴振斌 ;
任明迅 ;
付贵萍 ;
贺锋 ;
Alex Pressl .
环境科学, 2001, (05) :45-49
[3]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相关分析 [J].
吴振斌 ;
梁威 ;
成水平 ;
贺锋 ;
傅贵萍 ;
陈辉蓉 ;
邓家齐 ;
詹发萃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5) :622-624
[4]   活性藻系统对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J].
况琪军 ;
谭渝云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1, (03) :21-25
[5]   香根草和水花生对垃圾污水中N、P、CI的吸收效果 [J].
夏汉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613-616
[6]   人工湿地系统去除藻毒素研究 [J].
吴振斌 ;
陈辉蓉 ;
雷腊梅 ;
宋立荣 ;
付贵萍 ;
金建明 ;
贺锋 ;
何振荣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2) :242-247
[7]   污水排放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J].
黄立南 ;
蓝崇钰 ;
束文圣 .
生态学杂志, 2000, (02) :13-19
[8]   红树林湿地对榨糖废水中N、P的吸收和净化的可能性 [J].
章金鸿 ;
李玫 ;
陈桂珠 .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06) :39-41
[9]   利用人工围隔研究沉水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 [J].
宋碧玉 ;
王建 ;
曹明 ;
戴莽 .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21-24
[10]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镍、铜的分布积累与迁移 [J].
缪绅裕 ;
陈桂珠 .
环境科学学报, 1999, (05) :54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