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与肿瘤治疗

被引:55
作者
郁仁存
机构
[1] 北京中医医院
关键词
患者; 高凝状态; 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癖; 血液高凝; 青紫舌; 促纤溶; 丹参; 活血祛瘀药; 活血化癖药物; 川芍; 中药; 舌象; 舌诊; 肿瘤转移; 癌转移;
D O I
10.16025/j.1674-1307.1992.01.01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根据临床观察及中医理论,我们将肿瘤的发病机理归纳为气滞、血瘀、痰结湿聚、毒热内结、脏腑失调、经络瘀阻等几方面。这些病机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整个肿瘤的病理过程。其中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一个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而且见之于病程的各个阶段。我们体会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患者久病气虚毒结亦可引起血瘀加重;肿瘤病人在接受现代医学的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疗法后,也会有瘀血证出现或血瘀的加重,因此血瘀是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作为以祛瘀为目的的活血化瘀法运用于肿瘤临床,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根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丹参对恶性淋巴瘤患者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J].
张玉五 ;
薛颖 ;
张秉乾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 (10) :607-608+582
[2]   20种活血药对血液粘滞性作用的比较观察 [J].
翁维良 ;
王怡 ;
马惠敏 ;
陈可冀 .
中医杂志, 1984, (02) :69-71
[3]   血液凝固机制在防治癌细胞增生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J].
卢兴国 ;
陈朝仕 ;
李家增 .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1981, (02) :62-68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25例报告 [J].
林宗广 .
新医药学杂志, 1979, (04) :25-28
[5]   常用抗肿瘤中草药简介(一) [J].
骆和生 ;
周岱翰 .
新中医, 1978, (01) :54-55
[6]   原发性肝癌舌诊特征的发现—肝瘿线 [J].
童国瑔 ;
黄永融 .
福建中医药, 1962, (0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