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胶济铁路沿线小城镇特征解析——以坊子镇为例

被引:5
作者
邵甬 [1 ]
辜元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胶济铁路; 近代建筑与城市遗产; 保护与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1898年后,随着胶济铁路的修建与铁路运输、工商贸易的发展,铁路沿线站点逐渐成为人口物流集散地,并因各自的区位、资源优势,最终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城镇。近年来,由于铁路站点的重置和矿产资源的殆尽,以坊子镇为代表的工矿城镇正处于职能转变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坊子镇的历史背景、建设脉络、功能格局、社会生活的认识,合理定位坊子镇的再发展方向,妥善保护坊子镇,并为同类型城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山东坊子近代建筑遗存及其历史性景观保护随感 [J].
温玉清 .
建筑创作, 2007, (08) :146-156
[2]  
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M].庄维民;刘大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赵勇;骆中钊;张韵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M].王守中;郭大松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  
坊子区志.[M].潍坊市坊子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
[6]  
外国建筑史.[M].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7]  
胶济铁路史.[M].中共青岛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等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