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超越——读《基于生态文明的法理学》

被引:2
作者
张梓太
机构
[1] 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理学; 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 环境资源法学; 环境法学; 环境保护法学; 人与自然; 休谟法则; 生态化;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4.03.022
中图分类号
G236 [书刊宣传、评介];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正>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同时,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时隔五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在中国愈加成为一门显学。在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不能将生态文明等同于后工业文明——兼与王孔雀教授商榷 [J].
刘海霞 .
生态经济, 2011, (02) :188-191
[3]   试论生态文明的历史方位 [J].
张云飞 .
教学与研究, 2009, (08) :5-11
[4]   “调整论”并不构成对主流法理学的挑战 [J].
卓泽渊 .
东南学术, 2004, (05) :129-130
[5]   争鸣!——法学前沿理论发展的动力 [J].
蔡守秋 .
东南学术, 2004, (05) :128-129
[6]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演变看“调整论”之挑战 [J].
周珂 .
东南学术, 2004, (05) :130-132
[7]   “调整论”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理论目标 [J].
周训芳 .
东南学术, 2004, (05) :132-133
[8]   主流法学固守“现代”话语还能走多远 [J].
郑艺群 .
东南学术, 2004, (05) :136-137
[9]   从法与利益的角度驳“调整论”之“调整” [J].
梅宏 .
东南学术, 2004, (05) :134-135
[10]   环境法只能调整生态利益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 [J].
周辉 .
东南学术, 2004, (05) :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