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震后堰塞湖演化的泥石流危险性分析——以汶川县茶园沟堰塞湖演化为例

被引:4
作者
李丽
余斌
张健楠
马煜
张惠惠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震; 堰塞湖; 泥石流; 危险性; 汶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四川省汶川县茶园沟是一条低频率泥石流沟,泥石流重现期为50 a。2008-05-12在汶川县发生8.0级强震,茶园沟内形成3个小型地震堰塞湖;2009年雨季3个堰塞坝部分溃决,堰塞湖消失。地震后茶园沟沟内出现大量崩塌滑坡体,水源丰富,形成泥石流仅需要5 a一遇的洪水,暴发规模和危险性比地震前增大很多。经过2008年和2009年两个雨季茶园沟堰塞湖消失,固体物源没有减少,但形成泥石流仍然只需5 a一遇的洪水,暴发规模和危险性比刚地震后小,但比地震前大。通过对堰塞湖的演变过程分析,对比其他地震后泥石流沟的堰塞湖演化过程,得到茶园沟泥石流危险性在地震前后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虹口小沟地震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J].
张惠惠 ;
马煜 ;
张健楠 ;
李丽 ;
余斌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8 (01) :42-48
[2]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干沟地震泥石流 [J].
张健楠 ;
马煜 ;
张惠惠 ;
李丽 ;
余斌 .
山地学报, 2010, 28 (05) :623-627
[3]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 [J].
谢洪 ;
钟敦伦 ;
矫震 ;
张金山 .
山地学报, 2009, (04) :501-509
[4]  
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洪水模型及应用[J]. 曾娟.灾害与防治工程. 2009(01)
[5]  
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洪水模型及应用[J]. 曾娟.灾害与防治工程. 2009 (01)
[6]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J].
张永双 ;
雷伟志 ;
石菊松 ;
吴树仁 ;
王献礼 .
地质力学学报, 2008, (02) :109-116
[7]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J].
张金山 ;
沈兴菊 ;
谢洪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3) :37-41
[8]   冰碛湖漫溢型溃决临界水文条件 [J].
蒋忠信 ;
崔鹏 ;
蒋良潍 .
铁道工程学报, 2004, (04) :21-26
[9]   地震诱发的堰塞湖初步研究 [J].
聂高众 ;
高建国 ;
邓砚 .
第四纪研究, 2004, (03) :293-301
[10]   四川汶川茶园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J].
刘希林 ;
吕学军 ;
苏鹏程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1)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