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基因

被引:158
作者
段进
邵润青
兰文龙
刘晋华
姜莹
机构
[1]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4]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5]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 东南大学
[7] 新加坡国立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空间基因; 空间发展理论; 形态类型; 可持续发展; 空间互动; 文化传承; 在地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标识,又起着维护三者和谐关系的作用。通过空间基因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到传承导控的技术体系,可以避免采用统一的模式面对千差万别城市、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的设计弊端,强化规划设计的在地性,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空间形式创作到空间基因分析的方向性转变,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共赢提供有效设计路径。文章还对空间基因库计划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可置换的类型 :意大利形态类型学研究方法与中国城市 [J].
Marco Trisciuoglio ;
董亦楠 .
建筑师, 2017, (06) :22-30
[2]   走向综合的类型学——第三类型学和形态类型学比较分析 [J].
郭鹏宇 ;
丁沃沃 .
建筑师, 2017, (01) :36-44
[3]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J].
丁沃沃 .
城市设计, 2015, (01) :68-79
[4]   形态类型学理论以及本土化的探明 [J].
陈锦棠 ;
姚圣 ;
田银生 .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 (02) :57-64
[5]   关于“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学术思考 [J].
赵万民 ;
赵民 ;
毛其智 .
城市规划, 2010, 34 (06) :46-52+54
[6]   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 [J].
王建国 .
建筑学报, 2003, (05) :24-27
[7]   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 [J].
王如松 .
生态学报, 2000, (05) :830-840
[8]   后现代城市主义朝着过去迈进 [J].
理·英格索尔 ;
李道增 .
世界建筑, 1991, (05) :13-17
[9]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学 [J].
王续琨 .
城市问题, 1991, (02) :15-19
[10]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N]. 闻言.人民日报. 2017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