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年代学分析

被引:44
作者
梁华英 [1 ]
莫济海 [1 ]
孙卫东 [1 ]
张玉泉 [1 ]
曾提 [1 ]
胡光黔 [1 ]
Charllote ALLEN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成矿年龄; 斑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拉松多斑岩铜钼矿床是玉龙斑岩铜矿带中第二大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分析了岩体化学组成及用锆石LA-ICP-MS U-Pb法以及黑云母K-Ar法测定了成岩成矿体系同位素年代。赋矿岩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及碱长花岗癍岩组成,晚期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组成。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在化学组成上有一定的差异,早期岩体富Al2O3.MgO,CaO,Na2O,Fe2O3T,TiO2,晚期岩体则相对富SiO2及K2O;马拉松多早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4Ma,MSWD=1.52)与晚期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36.9±0.3Ma,MSWD=1.38)相同,也和黑云母K-Ar年龄(36.9±0.6Ma)及前人的辉钼矿Re-Os年龄一致。早期和晚期岩体是在现有同位素体系难以区别的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脉动侵入形成的,马拉松多成岩成矿系统在很短时期内从高温(800℃,锆石U-Pb封闭温度)冷却至中低温(300℃黑云母Ar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成岩成矿时间跨度小于1Ma。玉龙矿带主要赋矿岩体锆石年龄表明,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时间跨度4.3Ma内,约发生过四次成岩成矿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分析 [J].
梁华英 ;
莫济海 ;
孙卫东 ;
喻亨祥 ;
张玉泉 ;
Charllote MALLEN .
岩石学报, 2008, 24 (10) :2352-2358
[2]   玉龙斑岩铜矿含矿与非含矿斑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J].
姜耀辉 ;
蒋少涌 ;
戴宝章 ;
凌洪飞 .
岩石学报, 2006, (10) :2561-2566
[3]   Zircon LA-ICP-MS U-Pb age,Ce4+/Ce3+ ratios and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Machangqing complex associated with copper deposit [J].
梁华英 ;
喻亨祥 ;
莫测辉 ;
张玉泉 ;
谢应雯 .
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 2006, (03) :223-229
[4]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I.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J].
侯增谦 ;
杨竹森 ;
徐文艺 ;
莫宣学 ;
丁林 ;
高永丰 ;
董方浏 ;
李光明 ;
曲晓明 ;
李光明 ;
赵志丹 ;
江思宏 ;
孟祥金 ;
李振清 ;
秦克章 ;
杨志明 .
矿床地质, 2006, (04) :337-358
[5]   SHRIMP锆石年代学对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成矿年龄的制约 [J].
郭利果 ;
刘玉平 ;
徐伟 ;
张兴春 ;
秦克章 ;
李铁胜 ;
石玉若 .
岩石学报, 2006, (04) :1009-1016
[6]   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铜斑岩岩石成因——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 [J].
姜耀辉 ;
蒋少涌 ;
凌洪飞 ;
戴宝章 .
岩石学报, 2006, (03) :697-706
[7]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 [J].
曾普胜 ;
侯增谦 ;
高永峰 ;
杜安道 .
地质论评, 2006, (01) :72-84
[8]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床多期流体演化与成矿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J].
谢玉玲 ;
侯增谦 ;
徐九华 ;
杨志明 ;
徐文艺 ;
何建平 .
岩石学报, 2005, (05) :1409-1415
[9]   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及成岩系列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梁华英 ;
邱华宁 ;
李献华 ;
钟孙霖 .
地球化学, 1998, (03) :236-243
[10]   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方法研究 [J].
杜安道 ;
何红蓼 ;
殷宁万 ;
邹晓秋 ;
孙亚利 ;
孙德忠 ;
陈少珍 ;
屈文俊 .
地质学报, 1994, (04) :33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