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不同类型冰冻天气的大气层结和云物理特征研究

被引:25
作者
陶玥 [1 ]
李宏宇 [2 ]
刘卫国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2]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冻雨; 云物理特征; 大气层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 [固态晶状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观测资料和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南方3次不同类型冻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重点研究了冰冻天气中冻雨区云系宏、微观结构及大气层结特征,初步分析了冻雨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发生的必要条件,低层湿度较大的逆温常与冻雨天气有关。3次冻雨过程的冻雨区都存在逆温层,其中第一、二次过程属于锋面逆温,而第三次过程属于平流逆温。可见,逆温层结有利于冻雨的发生,但逆温层的存在仅是形成冻雨的条件之一。冻雨的发生还与水汽(湿度)、风向风速、地面特征有关。低层有水汽输入到冻雨区、地面温度等于或低于0℃,有利于冻雨形成和过冷雨水的冻结。(2)冻雨的形成需要满足3个主要条件: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冻结层,冻结层下要有暖层和逆温层,近地层有一个温度<0℃的冷却层,并且低层的冷却层相对湿度较高。中高层冻结层主要产生冰相降水粒子,中层的暖层可以确保上层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粒子(雪或霰)融化成雨滴或在融化层中直接产生液态降水。这样,雨滴下降到低空冷却层后会逐渐变成过冷雨滴,当过冷却雨滴接触到<0℃的地面或者其他物体表面时,迅速冻结形成冻雨。(3)不同冻雨区上空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云,对应云中有2种明显不同的温度层结:混合相云中的"冷-暖-冷"层结和水云中的"暖-冷"层结。具有2种不同层结特征的不同冻雨区云系,对应2种不同的微物理结构,具有2种不同的冻雨形成的云物理机制。(4)同一类型天气系统中的冻雨区,可以存在不同的温度层结、云的微物理结构和冻雨形成的机制;不同类型天气系统也可以存在特征相同的冻雨区,即冻雨形成的温度层结、云的微物理结构和冻雨形成的物理机制都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2501 / 25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 [J].
高洋 ;
吴统文 ;
陈葆德 .
高原气象 , 2011, (06) :1526-1533
[2]   2008年初南方冻雨云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J].
黎惠金 ;
李江南 ;
林文实 ;
蒙伟光 ;
肖辉 ;
王安宇 .
高原气象 , 2011, (04) :942-950
[3]   2008年初冻雨强度变化以及与逆温层特征之间的关系 [J].
宗志平 ;
马杰 .
气象, 2011, 37 (02) :156-160
[4]   080125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降水的数值模拟 [J].
苗春生 ;
赵瑜 ;
王坚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25-33
[5]  
祁连山冬季降雪个例模拟分析(Ⅱ):人工催化试验[J]. 孙晶,楼小凤,史月琴,胡志晋.高原气象. 2009(03)
[6]  
祁连山冬季降雪个例模拟分析(Ⅰ):降雪过程和地形影响[J]. 孙晶,楼小凤,胡志晋.高原气象. 2009(03)
[7]   用FY-2C/D卫星等综合观测资料反演云物理特性产品及检验 [J].
周毓荃 ;
陈英英 ;
李娟 ;
黄毅梅 ;
何小东 ;
周非非 ;
吴门新 ;
胡波 ;
毛节泰 .
气象, 2008, 34 (12) :27-35+130
[8]   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持续性原因分析 [J].
杨贵名 ;
孔期 ;
毛冬艳 ;
张芳华 ;
康志明 ;
宗志平 .
气象学报, 2008, (05) :836-849
[9]   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J].
丁一汇 ;
王遵娅 ;
宋亚芳 ;
张锦 .
气象学报, 2008, (05) :808-825
[10]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大气层结和地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5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