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晚寒武世风暴事件的沉积记录

被引:4
作者
文琼英
孟繁利
机构
[1]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
[2] 吉林省地矿局研究所
关键词
晚寒武世; 浅海台地; 鲁西; 风暴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鲁西晚寒武世为一浅海碳酸盐台地,其沉积体层序中广泛发育风暴事件沉积。岩石类型有近积型粗颗粒风暴岩、次近积型粗颗粒风暴岩、次远积型风暴岩(风暴碎屑流沉积)及风暴浊积岩(风暴密度流沉积)。尚有风暴介壳滩及风暴再改造滩。各岩石特有的组构分别指示它们是在风暴中心涡旋、卷扬以及巨大涌浪的推挤、倾倒作用下快速停积而成。其次,则是风暴衰减后的重力流动搬运再沉积的。近积型与次近积型风暴岩最发育,表明当时鲁西主要是风暴中心控制区,所在华北地块的古纬度(北15°~30°)也证实是风暴主要作用区。粗算飓风的产生周期为1350~2640年发生一次,可与现代墨西哥湾等地类比。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124 +1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陈继新 ;
吴胜和 .
沉积学报, 1989, (04) :15-15
[2]   山东寒武纪生物地层 [J].
刘怀书 ;
游文澄 ;
刘书才 .
山东地质, 1987, (01) :11-33
[3]   华北古浅海碳酸盐风暴沉积和丁家滩相序模式 [J].
孟祥化 ;
乔秀夫 ;
葛铭 .
沉积学报, 1986, (02) :1-18+130
[4]   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 [J].
张秀莲 .
沉积学报, 1985, (04) :17-30
[5]   华南和华北断块的地极移动曲线 [J].
林金录 .
地震地质, 1985, (01) :81-83
[6]  
盆地分析近况[J]. G.deV.克莱因,曾红玫.国外地质科技. 1988 (05)
[7]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岩石学[M]. 地震出版社 , 王英华等著, 1989